端午連假期間到基隆的小吃店用餐,其中一樣點了燙青菜。

店裡有名的是湯類,稍早上湯粿仔是喊一下要注意。
但上青菜時,就直接ㄌㄨ上來。
那個時間點逗點不經意舉起手,往我的方向。
手剛好就沾到菜的醬,我們也忙著幫逗點擦。
上菜的阿姨說了一句,手不能亂抓喔。
 
一切整理完,看似平靜。
 
沒想到,突然一句
【我以後都不要※¥$₩£】逗點大哭,後面想說的是什麼其實也聽不清楚。
 
我跟嘉都知道逗點是因為被責備在傷心。
那阿姨也看了一下我們這邊,我們也讓他知道是因為那句話造成。阿姨也開始說一些,是怕他燙到才這樣說,你好乖,這類的話。。。
店裡另一個阿姨問上菜阿姨發生什麼事情,上菜阿姨就說因為逗點用手去抓食物。。。(os.不是這樣吧)
 
 
這個情境是否很常發生,不論在日常生活還是育兒教養。
事件發生,然後每個人對同一個情境發生的描述卻不盡相同。
當時,曾有個念頭想要回嘴,說其實我兒子不是故意,不是上菜阿姨所說,但瞬間又一個念頭想要避免麻煩而把話吞下。
 
這種想要避免麻煩的念頭,對自己、對自己想保護的人,好像都是一種傷害,因為我們沒有說出自己的主張跟想法,對方當然不會知道。
好像應該試著說出,學著冷靜地陳述事實。
說話的藝術又是另外一個很困難的課題,偏偏我就不是那種講得順耳話語的人。
 
嗯,就試著從自己在乎的部分著手好了,不重要的人,LET IT GO~
 
 
 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OU K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